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国内各地大学校徽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国内各地大学校徽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一般不带。
大学校徽是学校的一种标志,是一种形象。各大高校的校徽里有其文化底蕴和其意义,例如北京大学,清华大学,南开大学,南京大学,武汉大学,华南师范大学等。
大学校徽是一所大学的外在形象标志,具有丰富的意义象征性诠释了大学的特有的历史,理念,追求,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一般的大学都会给在校的每一位学生发校徽,留作纪念。
在全国2000多所大学中七个字的大学有:景德镇陶瓷学院、北京中医药大学、广州中医药大学、上海中医药大学、福建中医药大学、内蒙古工业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、哈尓滨工程大学、北京外国语大学等。
一个版本
人大校徽只有1个版本 。中国人民大学校徽为"圆形篆书人字图案",以三个并列的篆书"人"字图形为基础,结合学校中英文校名全称及建校时间,经专业设计而成。
校徽(有的亦称校标)是一所学校的标志,往往显示出办学特色,寓意办学精神,是凝聚校友力量的符号。在校友们看来,校徽是历史,是精神寄托。所以,校徽的设计、更改、确定是一项重要事项,必须发扬民主、取得共识,否则与其有、不如无。
人大校徽有三个版本,分别是:
1. 1958年的版本:校徽中央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,象征着中国人民大学的精神风貌。校徽上方是五颗五角星,象征着中国***的领导地位和大学作为党的办学的特殊性质。
2. 1***0年的版本: 校徽中央仍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,但增加了一个大字“大”字形。同时,五颗五角星改为了五个小星星。
3. 2007年的版本:校徽中央仍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,下方增加了一条展翅飞翔的红色丝带,丝带上印有学校全称“中国人民大学”和英文简称“RUC”。丝带的红色象征着中国人民大学的奋斗精神和革命气息。
亲亲,您好!人大校徽有几个版本,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:
1. 第一版人大校徽:第一版人大校徽是在1950年代初期设计的,整体呈圆形,中心为五角星,星星上方是“中国人民大学”五个汉字,星星下方是“北京”两个汉字,表示人大的所在地。这个版本的校徽主要用于人大成立初期。
2. 第二版人大校徽:第二版人大校徽是在1950年代中期进行了修改,整体形状基本保持不变,但是字体进行了调整,中心的五角星上方的字体变得更加粗细一致。这个版本的校徽主要用于人大的发展阶段。
3. 第三版人大校徽:第三版人大校徽是在1980年代进行了重新设计,整体形状仍然是圆形,但是五角星的形状变得更加明确,字体也进行了调整,更加规范统一。这个版本的校徽主要用于人大的改革开放时期。
4. 第四版人大校徽:第四版人大校徽是在2000年代进行了重新设计,整体形状依然是圆形,但是五角星的形状进行了变化,更加立体化,字体也进行了调整,更加简洁大气。这个版本的校徽主要用于人大的现代化发展阶段。
这个问题真的是太大了,我们国家有这么多所大学,每一所大学都会有自己的校徽,所以没办法全部回答,因此就列举几所知名的院校吧!
清华大学
清华大学的校徽具体由谁设计没有官方的说明。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。中环左右并列着"自强不息"与"厚德载物"两个词组,出自《易》乾坤两卦的大象辞:"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 不息"和"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"。这两个词组基本上概括了《易经》的全部内涵。
北京大学
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,其图案以篆体的“北大”二字构成一个圆形,便于制作圆形的徽章。巧妙的是:下面的“大”字像一个人,上面的“北”字又像两个人,这样就构成了“三人成众”的意象。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,给人以“北大人肩负重任”的想象。此校徽也突出了北大的办学理念“以人为本”。
上海交通大学校徽图案为齿轮铁砧锤链和书本。校徽中心为铁砧,铁锤,砧上置四本平放的线装书和三本竖放的现代书籍,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,融汇古今、学贯中西之意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内各地大学校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国内各地大学校徽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nc-ye.com/post/470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