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国外与国内学校课堂对比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外与国内学校课堂对比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国课堂注重的是老师讲,学生听,也更重视是理论知识学习。而美国课堂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,和实践,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是非常多的。
中国课堂和美国课程不同的原因就是在于中国和美国国情不同,中国学生将要面临的是升学和将来的高考,上大学相对来说比较难一点,而美国进入大学是相对比较容易的。
互联网时代,知识是最不值钱的,值钱的是获取、运用、创造知识的能力,一个U盘装的东西就比大脑一辈子装的东西都多,所以,这就是现在教育的根本问题,还停留在灌输阶段,而不是运用和创造,所以,这样培养的人,没有创新能力,没有竞争力啊
这与多数局长、校长、教师和家长急功近利不无关系。你想科学家是苦学出来的厉害还是痴迷出来厉害。我们的孩子在小学、初中和高中读书是很辛苦的,我们的教师在小学、初中和高中也是很辛苦的,这么辛苦哪有机灵孩子冒出来,即使冒出来了,也很少有机灵教师着重培养。有一个例子:有一间小学,一个班上数学课,平时总有一个孩子积极举手回答老师讲的内容,解难题总是和老师的不一样,于是课上总是打断老师上课。老师也烦了,这样搞这个课堂就只教你一个学生了,平均分是上不去了。于是每次这个学生打断老师上课就讽刺挖苦他,几次后孩子逐渐不喜欢数学了,也不打断老师上课了,老师可以安安静静照着标准答案教学了,平均分也上去。多好!我想一个科学家的苗子可能就被掐死在小学了。如果孩子老师都开心教学,开心会不会激发科学家出来。[捂脸]有苦学型科学家也没问题,只可惜孩子们到大学没几个更刻苦学习了。[流泪]
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研究能力与水平比不上美国,甚至比不上日本,原因主要出在小学教育,甚至学前教育上。
中国人是很聪明的,古代的中国人,创造能力是雄冠世界的。但现在,这种聪明劲,从幼儿园,到小学,再到初中高中,慢慢就消磨得越来越少了。
听说,西方、美国的幼儿园是不能教小孩识字的。但是我们中国,哪个幼儿园教得越多,哪个幼儿园就越招人喜欢,招生越容易,甚至挤破头都进不了,美其名曰“不要输在起跑线上。”殊不知,恰恰就是因为我们过早地向孩子灌输了知识,就输在了起跑线上。幼儿时期,正是一个人天真烂漫、无拘无束、大胆探求、好奇心重的时期,是人脑发育、思维习惯形成的最佳阶段。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把孩子的思想、思维方式和习惯固化了,让他们失去了想像的兴趣、好奇的心理、探索的勇气。
中国的目前的学校教育模式,其实说白了,就是教会孩子学会各种现成的模式和套路。作文有套路,做题有套路,思考分析有套路,连写字也有套路。你掌握的套路越多,用得越熟练,你的学习成绩就越好。学习过程中,你不需要创新,你只要听话,你只要按照老师教的去做,去背就行了。你模仿老师,模仿高手,模仿得好,注意,不是研究得好,不是创新得好,你的成绩就好。久而久之,创新不重要了,模仿才是最重要的,这种观念就成为一种固定思维。然后转化为各种习惯,生活习惯,学习习惯,研究习惯。这样的人你能指望他拿到诺贝尔奖吗?现在在各级学校里,学习成绩好的大都是女生,大学里女生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。为什么呢,因为女生比男生更听话,容易教进去;男生大体上调皮捣蛋的多,不守约束违犯纪律多,老师要这样学,他偏要那样做,总有离经背道,成绩当然不如女生了。
有一位研究学前教育的中国专家,有一次去一个日本的幼儿园参观。进校门她看到了惊人的一幕:所有的小孩都倒立着从教室门口走到大门口来欢迎她。有些小孩中途倒下了,又重新回到原点,继续倒立走过来。这种事,中国的哪个幼儿园敢让孩子做?摔伤了怎么办,怎么处理老师?
重视幼儿时期的智力开发,让孩子从小养成大胆探索、勇敢突破,独立创新的思维习惯,才能培养出栋梁之才。晚认识几个字,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,关键是思维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外与国内学校课堂对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国外与国内学校课堂对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nc-ye.com/post/34458.html